阜陽安然心理咨詢中心
有個媽媽分享了自己孩子豆豆的故事,引發(fā)很多共鳴:昨天下午,我去姑姑家接豆豆,他一聽見門響,正看著電視,就立馬驚得跳起來,關上了!撞個正著,他臉刷一下紅到耳根,手指擰著衣服下擺,垂著頭,不敢看我。我心里顫了一下,不由想起我小時候。
放寒暑假,我就巴不得父母去上班。特別害怕父母知道我在家看電視,沒有寫作業(yè)。我的父母沒有上過大學,所以他們再苦再累,也盡全力保障我的學習。在他們眼中,我對他們含辛茹苦的回報,就是學習好。
現(xiàn)在想來,當年我為什么那么努力學習,考試還是很一般,跟壓力大脫不開干系??墒?,豆豆的現(xiàn)在怎么和我的小時候一樣啊?
她后來回想:“我沒有責罵過豆豆看電視和玩IPAD,但我肯定強烈阻止過,并對他的心理有過傷害,他才會有這樣的舉動。”
這就是她無形中復制了父母教育她的方式。雖然她不贊同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,甚至很反對,但她卻在不自知的情況下,把這種方法用都在了孩子身上。
我們是怎么被養(yǎng)大的,我們就會怎么養(yǎng)大我們的孩子。
很多人有娃后會暗下決心:絕對不像父母那樣養(yǎng)孩子!
阜陽安然心理咨詢中心
一些人是被父母管出了心理陰影,不想孩子和兒時的自己一樣,每天害怕被否定被懲罰;
一些人則埋怨父母啥也不管(或缺位忽視或縱容溺愛),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照顧和指引。
以孩子的身份挑剔父母容易,真要做不被挑剔的父母卻很難。換句話說,不做父母那種父母,又該做哪種父母?
前些天,一位朋友說她為了學習如何做好父母,慕名參加了一系列育兒講座,結果卻更困惑:為何懂得了所有的道理,卻依舊教不出一個好孩子。
面對家長們發(fā)出求助問題時的焦急和無助,我們感同身受。但是如果父母僅為了孩子的問題來找“答案”,潛意識傳達的心理是:“孩子表現(xiàn)得不盡人意,需要改造。”結果只會適得其反,難免會陷入“頭疼醫(yī)頭、腳痛醫(yī)腳”這一反教育怪圈中。
所有的育兒術,都是外因,但外因,必須建立在內因有所觸動的前提下,才會作用。很多父母有了孩子以后,就放棄了自我成長,憑著感覺去教育孩子。
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:
阜陽安然心理咨詢中心
“教育的本質,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”
網友們熱門高贊的評論:
“我很感謝我的孩子,因為她讓我經歷了人生的二次成長”。
“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,如果自己充實、快樂,有責任感,有情緒管理能力,孩子會模仿你的。”
深以為然。育兒即是育己,真正智慧的父母,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,懂得自我成長:懂得療愈原生家庭的不完美,也就懂得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;學會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,也就學會了創(chuàng)造自己的再生家庭。
這點和全球著名心理學家斯蒂芬·吉利根博士的理念不謀而合。
作為一名親自療愈了自己滿目瘡痍的原生家庭,在家庭關系領域擁有無數(shù)經驗的心理療愈導師,他說:“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有原生家庭的心智,同時,我們也都有可以自主創(chuàng)造的心智。關鍵是,如何運用后者的心智,去療愈前者。”
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底層牽引力的拉扯,我們能做的,就是:轉化原生家庭的傷痛,切斷原生家庭的拖拽;重新創(chuàng)造富有能量的家庭文化和氛圍;學會為自己的人生作主,才能為孩子的幸福負責。